大理州农村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 今天是: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发布

千古博南 味道永平——2019云南·大理永平第四届博南文化节特别报道

发布时间:2019-09-05 14:42:06来源:http://www.dali.gov.cn/dlrmzf/c101533/201909/24884浏览量:1656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05日  来源: 大理日报

       永平县建置历史悠久,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立博南县,属永昌郡,系以境内名山博南山而命名,至今已有1950年历史。后因人地平和,且又隶归永昌管辖,改称为现在的永平县并沿用至今,寓有“永远安定太平”之意。永平县位于大理州西部、澜沧江东岸,是大理州的“西大门”,境内居住着22个民族。其中,汉族、彝族、回族、白族、傈僳族、苗族属世居民族,各民族呈大杂居、小聚居、散杂居住态势。

     “南方丝绸之路”是中国最早与外国往来的古道之一,博南古道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段。自西汉武帝开辟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博南古道之后,永平就纳入到了古老华夏的版图,成为云南最早接触中原文化的地区之一。

       现在的永平,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基础设施日渐完善。今天的永平,正在充满着生机,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厚积薄发,砥砺前行。现今的永平,美食是它最好的名片,享誉滇西的黄焖鸡,是它最好的舌尖之味。现在的永平,正在谱写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

       沉积千年历史博南文化绚丽多彩

       永平县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部、澜沧江东岸,是大理州的“西大门”。永平县城乡发展突飞猛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生活大幅提升、对外形象不断提升,以博南文化节为平台的“千古博南·味道永平”影响力深入人心。

        悠远深厚的历史

       早在37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就已经广泛地展示出文明信息。春秋战国时期,青铜文明在这片土地上已经出现。到汉、晋时期,中原王朝在哀牢国地设置郡县,永平始置“博南县”,公元1274年,为纪念汉明帝“永平”年间置县,并寓意“永远平安”,改置为“永平县”,沿用至今。

        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汉武帝孜孜以求的“蜀身毒道”全线打通。经今天的四川、云南、缅甸,直达印度乃至西亚。永平县,即古时的博南县,正好位于这条大通道的要冲,其独特的山水以及地理位置,决定了这条国际大通道的走向与路线——自东向西穿越永平县,翻越境内的博南山,故称“博南道”。

       博南古道翻开了永平悠久的历史, 成就了永平灿烂的文化。无可厚非地成为永平历史文化的“台柱”,成为永平历史文化的“经络”,滋养了永平历史文化的“灵魂”。

        久远历史刻下的岁月烙印,便利交通串起的多彩风情,重大事件留下的厚重沉淀,使永平成了一个文化的聚宝盆。在这里,古道文化、中原文化、抗战文化、民族文化……得到了多元的融合和贯通,从而形成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永平文化。

         神奇美丽的土地

         永平县地处云岭山脉分支博南山和云台山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峦重叠,河谷纵横,海拔差异较大,高山、河谷、坝子纵横交错。永平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海拔高低差异大,呈现较为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较为明显,有“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之说。

         永平境内森林资源丰富,山秀水美,森林覆盖率达70.6%,且冬无严寒、夏无酷 暑,被慕名而来的游客誉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最宝贵的是宝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仍拥有自然程度极高的原始森林15万亩,有高等植物89科1001种、列入国家保护的动物40多种,被誉为“滇西地区的物种基因库”,其中尚有第四冰期遗留下的木兰科水青树,有“活化石”美名的阙氏木兰、杜氏木莲为滇西所罕见。有2万多亩的“云南山茶谷”,各类茶花达300万株,其中高28.1米的山茶花在2016中国大理国际茶花大会上被国际茶花协会实地测量后认定为世界最高野生山茶花,还有年开万朵的“博南红”、花色红艳大如钵的“宝台红”“九心十八瓣”等名贵山茶花。永平还有缅桂、元代花桥古梅、成片成林的大树杜鹃等植物景观。

        永平独特的地理气候特征,适宜中药材种植的区域达200多万亩,现有野生中药材品种150余种,重楼、金银花、续断、灵芝、板蓝根等人工种植品种45种,产自永平的肉牛、黑山羊、“博南山鸡”“永平白鹅”一直是绿色、生态畜牧产品的形象担当。

        永平全县境内大部分地区适宜核桃生长,全县种植泡核桃158.7万亩,年产量8万多吨,产值20多亿元。主产的“永平大泡核桃”因果大、壳薄、仁白、质优而备受国内外客商青睐,是中国十大名优核桃之一,先后被评为“中国优质核桃基地重点县”“全国核桃林业标准化示范区”“中国核桃之乡”“中国核桃贸易集散第一县”。

       永平还是云南大叶种茶栽培和普洱茶生产加工的适宜区域,在博南山原始森林及周边地区拥有丰富的古茶树种质资源,其中树龄在300年以上甚至千年以上的原生茶树、古茶树就达3000多株。通过10多年的发展,永平县在澜沧江环绕的博南山2400米左右的高海拔地带,种植高山生态茶2.32万亩,大坪坦高山生态茶园已成为云南省优质大叶种茶“佛香”品系园区,名列“2013中国美丽乡村·魅力田园”网络投票评选图片景观第三位、茶园景观第一名。

        诱惑味蕾的美食

        永平作为西南丝绸之路——博南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和320国道上的重要集镇,历史上就有为过往官员驿使和商贾旅人提供饮食服务的传统,通过近千年的丰富和发展,随着烹调技艺的不断改进,现如今,滇西头牌菜“永平黄焖鸡”、木瓜鸡、大块鸡、辣子鸡、火腿等美食美味和以鹅心肝、腊鹅、牛干巴、带皮羊肉、黄焖羊肉等为主的清真美食已发展成为具有浓郁永平地方民族风味的特色菜肴,广受省内外食客的青睐,尤其是永平黄焖鸡更是以其色鲜味佳、香气扑鼻、油而不腻、味道独特、烹制快捷而受到广大食客的交口赞誉。昆明、大理、保山以至于320国道两旁数以万计的大宾馆和小食店,都以“永平黄焖鸡”作为招牌招徕客人,形成了一道“万店共享一名菜”的独特景观,永平黄焖鸡也因此而获得“滇西一只鸡”“滇西名菜头牌”“鸡中第一味”的盛誉,美国《天下美食》、日本《名厨料理》以及港澳台等地区的一些烹饪杂志,都曾把“永平黄焖鸡”作为云南著名的特色菜肴作过详细的介绍和推介。现在,每天专门到永平、借路过机会品尝永平黄焖鸡的食客数不胜数,节假日期间仅高速路收费站周边每天就有上万人来品尝永平黄焖鸡。

       文化旅游的“天堂”

       永平群峰起伏,诸水潆洄,风景名胜众多。最负盛名的除博南古道、宝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外,就是宝台山森林公园内、始建于崇祯戊戌年的金光寺,被誉为滇西地区“大清莲花古弥勒道场”,有“滇西名胜”之称,是科考、探险的最佳选择,又是回归自然、理佛朝拜的理想胜境。永平还有霁虹桥及兰津古渡遗址、西山寺、永国寺、凤鸣桥、双鹤桥、曲硐清真寺等风景名胜。

       永平县城南端的曲硐有储量丰富的温泉资源,年出水量100多万立方米,水温47℃—50℃,属碳酸矿泉水体,清澈透明,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硫磺,有驱寒治病、强身健体的功效。

        永平有汉、彝、回、白、苗、傈僳等6个世居民族和其他16个民族,呈大杂居、小聚居、散杂居住态势,各民族和谐共生、繁荣发展,民族团结之花在永平越开越艳、花香四溢。注重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曲硐、花桥、杉阳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曲硐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民族文化呈多样性繁荣发展,最具代表性的是由龙街镇安吉村传统苗族打歌改编而成的舞蹈“嘎蒙卡兜”,是云南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先后荣获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演金奖、云南省彩云奖大赛银奖、云南省“宣拓杯”首届电视舞蹈大赛铜奖、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

        充满无限生机永平呈现跨越发展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永平儿女始终与时代同步、与祖国同行,博南大地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永平,产业发展彰显新活力,基础设施实现新改观,新型城镇化建设展现新气象,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

        产业发展彰显新活力

        做强高原特色农业。围绕“五种五养”十大主导产业,坚持种养并举,农业经济稳步发展,核桃、烤烟、畜牧等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生态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长足发展。着力打造“绿色食品牌”,坚持推进构建以核桃产业为主导的“一县一业”经济发展新格局,累计发展种植核桃158.7万亩,目前核桃挂果面积155.79万亩,完成有机认证13.62万亩。曲硐滇西核桃交易市场不断升级,复旦&永平(曲硐)核桃商旅小镇、永平核桃坊有序推进建设。2019年上半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完成7.51亿元,同比增长9.83%。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坚持把博南工业园区作为促进产业聚集、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载体,着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2019年上半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13.61亿元,同比增长10.4%;工业园区共入驻企业12家,完成园区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8亿元。坚持以“旅游+”打造文旅融合新载体,通过创建,永平县曲硐文化旅游区、宝台山旅游区被批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今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08.7万人次,同比增长8%;旅游业总收入13.26亿元,同比增长12%。

        基础设施实现新改观

        突出项目抓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重点抓好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行“五个一”项目工作机制和“五定”工作法,实行清单制管理、责任制考核,千方百计增投资、上项目、稳增长。2019年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125个,年度计划完成投资42.6亿元,目前实际完成投资12.6亿元。积极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导向的项目,2019年上报中央和省预算内项目16项,上报中央预算内项目资金76252万元,目前已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16项,下达资金31616万元,中央预算突破3亿元大关。

      “美丽县城”建设展现新作为

         永平县委、县政府将“美丽县城”建设作为继脱贫攻坚以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紧紧围绕“中缅陆路大通道上的农产品加工贸易集散地,云南省绿色产业创新示范区,滇西生态休闲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定位,按照“老城片区改造提升,新城片区强基拓展,曲硐片区保护开发”的总体思路,紧扣“干净、宜居、特色”总目标,抓实优化、硬化、畅化、绿化、亮化、净化、文化、产业化“八化工程”,以省级生态文明县、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省级双拥模范县为基础,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全力打造“美丽县城”。

       以规划统领“美丽县城”建设。通过对《永平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进行中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修编总规,合理确定了县城建成区面积6.14平方公里的“美丽县城”建设范围。编制了城市设计,引领灯光、风貌、广告、门店、招牌等建设。依据道路、绿化、环卫等专项规划,确定“美丽县城”建设项目。科学制定实施方案,2019至2021年规划实施项目89个,其中,“共建干净家园”项目32个、“营造宜居环境”项目49个、“打造特色风貌”项目8个。概算总投资35.85亿元。

        高质量推进项目落实。对照“美丽县城”建设指标体系,21项二级指标中已有3项达标,58项三级指标已有28项达标。通过实施硬化、畅化、绿化、亮化、净化、文化、产业化工程,确保各项指标达标。

        在推进“美丽县城”建设中,永平县抓住地域特点、生态特色,在重点街区打造上,实施风貌整治,抓实文化特色工程,充分展示历史韵味,加快建设具有“博南味道”的新永平。目前,全县累计筹措“美丽县城”建设资金11.88亿元,其中:棚改资金7.2亿元、老旧小区改造资金0.2亿元、社会资本4.48亿元;完成征地417亩、拆迁安置协议签订181户、宗地安置抽签认定137户,征地拆迁工作较好的促进了项目推进;采取PPP、EPC等多种建设模式快速推进项目建设,正在开展前期工作项目42个,正在实施项目38个,已完工项目9个,累计完成投资8.09亿元。

        脱贫攻坚取得新成绩

     “不会苦钱政府教,外出打工发路费,回乡创业有贷款,就业扶贫实在好。”盛行在大理永平城乡的这句流行语,充盈着贫困家庭端上“铁饭碗”后的愉悦心情。“去年,我到广东打工3个月净赚1万多块,今年约丈夫一起出去,每个月至少有4、5千块的收入,比在家里强多了。”2018年2月23日,启程前往广东深圳、江苏昆山、内蒙古包头务工人员的客车上,水泄乡咱咧村李秀琴夫妇对务工增收信心满满。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长期坚持,还可以有效解决贫困代际传递问题。”永平县撸起袖子推动就业意愿、就业技能与就业岗位精准对接,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和就业脱贫覆盖面。2015以来,累计转移就业54508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8424人次,全县年均劳务收益13.06亿元。

就业扶贫,是永平县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促进稳定脱贫、可持续脱贫的一个缩影。

      “2018年如期实现脱贫摘帽。”这是永平县委、县政府与大理州委、州政府立下的军令状,也是向全县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永平县委、县政府捏指成拳卓绝奋斗,抓制度建设,做到“有政策理脱贫”;抓投入保障,做到“有资金办脱贫”;抓作风转变,做到“有干部抓脱贫”;抓社会帮扶,做到“有力量助脱贫”;抓措施落实,做到“有路径保脱贫”;抓党建引领,做到“有堡垒带脱贫”;抓创新突破,做到“有典型推脱贫”;抓后续保障,做到“有机制防返贫”。截至2018年末,全县2个贫困乡镇、43个贫困村脱贫出列,5305户19401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1.67%,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同时还获得“省级双拥模范县”“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县城”“省级生态文明县”“2018年省级教育工作先进县”五块牌子,全县经济综合实力从2015年的全省第113位晋升为2017年的第98位。2019年以来,永平县强力推进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夏季攻势”,全力“补短板”,聚焦突出问题抓整改;严把“标准关”,全面落实年度脱贫任务;做实“收入账”,切实增强群众发展能力;筑牢“保障线”,巩固提升脱贫退出质量;加固“保险锁”,着力防范群众致贫返贫;优化“基础网”,大力改善乡村发展条件。让“两不愁三保障”弱项变强,强项更强,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再上新台阶。

       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强县点亮新希望

       今年以来,永平县在2018年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的基础上,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确定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并成立工作专班,完善政策体系,明确责任主体,以十大行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点亮乡村未来的希望。

       实施产业强县兴村行动,突出“建基地、创品牌、高加工”,构建“五种五养”即核桃、烤烟、中药材、生态茶、果蔬“五种”和肉牛、生猪、黑山羊、白鹅、博南山鸡“五养”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打造“绿色食品牌”。建绿色基地,提升158.7万亩核桃基地绿色化管理,巩固4万亩烤烟种植,发展滇重楼、白芨等中药材5万亩,建设高山生态茶10万亩;加快永平白鹅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推广博南山鸡适度规模标准化林下生态养殖,进一步打造“永平黄焖鸡”品牌和永平美食品牌影响力。

        实施基础设施提级行动,加快农村公路、供水、电力、物流、信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到2020年全县改扩建农村公路1500公里以上;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率达到85%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水质合格率达到75%以上。

        实施公共服务提升行动,抓实学前教育,完成曲硐、龙门、北斗中心幼儿园建设。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逐步实施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善健康服务,做好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确保特殊困难群体得到及时有效救助。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工作。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低保对象认定办法,对符合政策的群体实施重特大医疗救助。

        实施脱贫攻坚巩固提升行动,全县启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人畜饮水工程、光伏产业发展、高稳产农田地建设、百万头生猪养殖场建设等四批102个巩固脱贫成效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项目,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资金30959万元,为巩固脱贫成果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活力,提供了保障。

        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要求,准确把握和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优化完善县域村庄规划,完成乡镇总体规划范围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709个村庄规划提升完善。完善城镇基础设施,老区改造、道路改造、河道治理等统筹安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提升城乡人居环境。

         实施城乡融合发展行动,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城乡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共同发展。提高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断增强城镇综合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吸引力。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

         实施文明新风培育行动,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大力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续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激发困难群众的内生动力。大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建和谐”宣传,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启动博南文化博物馆、文化馆建设,持续提升永平的知名度。

         实施乡村治理创新行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深入开展党建振兴双推行动,巩固村民自治试点工作,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引导成立乡风文明理事会,强化道德教化作用。积极推进“互联网+党建”模式,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以“平安永平”“法治永平”建设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

        实施农村人才培养行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邀请复旦专家学者到永平“干部讲堂”授课,县级选派161名优秀年轻干部分别到浙江、江苏等发达地区挂职交流,每年培训农村实用人材1200余人,为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需求做好充分准备。

        实施党建振兴双推行动,坚持把整治建设摆在首位,突出抓好党建促乡村振兴,全面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创新思路及发展方式,千方百计巩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重点选派年轻干部、有工作经验、熟悉农业农村工作的干部充实到乡村振兴工作一线,引导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投身乡村振兴。

        沉积千年历史,博南文化绚丽多彩,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博南人。伴随着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光辉历程,永平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持续进步、民生不断改善,充满了无限生机,呈现出跨越发展新态势,激励着全县18万多各族儿女,扬帆起航新时代,走向多姿多彩的明天。(中共永平县委宣传部供稿)

 

上一篇:宾川县“一村一品”农业产业化发展态势良好【洱源县农村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 下一篇:农业农村部就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活动安排举行新闻发布会【洱源县农村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

热点推荐

相关链接

巍山县农村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 鹤庆县农村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 洱源县农村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 永平县农村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 弥渡县农村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 漾濞县农村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 南涧县农村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 云龙县农村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 大理市农村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 剑川县农村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 宾川县农村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 祥云县农村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 洱源县农村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商务局)|

主办单位:大理州商务局 | 承办单位:大理州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

运营单位:大理乡土公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办公地址:大理州大理市下关镇关平路39号 | 咨询电话:0872-2129116 | 电子邮箱:ser@xtgs.cn

技术支持:大理乡土公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滇ICP备16007895号-2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28号